易教网
人格障碍责在父母
家教首页>青岛家教 >热点评论

人格障碍责在父母

更新时间:2024-06-24

青春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人格健康是指每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识水平、平稳的情绪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与职业功能。而青春期则是人格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人格的发育与环境因素,尤其是家庭因素的关系一直受到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不同的父母养育方式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学术界将父母养育方式分为情感温暖型、拒绝型、过度保护型和偏爱型。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子女的人格特征与父母的养育方式密切相关,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会造成子女人格偏离,是导致人格障碍、神经症、吸毒等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

青少年人格偏离的干预效果

青少年人格偏离的干预效果

为了探讨青少年人格偏离和青年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我们对中学生和大学生分别进行了人格偏离和人格障碍的系列研究。

在中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一项调查显示,在1148名初一和高一学生中,有14.3%的学生疑有人格偏离,3.7%的学生有人格偏离。进一步的资料分析还显示,人格偏离与父母的拒绝和过度保护呈正相关,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呈负相关。同时,父母养育方式、教育程度、学校类型等因素也是人格偏离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

在对同一批中学生进行了3年后的追踪随访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他们的人格偏离明显减少,初中和高中异常的学生转变为正常的比例分别为81.3%和44.2%,而正常学生转变为异常的比例仅分别为7.4%和2.6%。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良的人格倾向大部分会得以改善,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对青少年人格偏离进行干预的成效。

而在大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父母关系不和睦的家庭、单亲家庭以及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是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具体而言,确诊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2.5%,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而父母关系不和睦家庭是正常家庭的2.5倍,单亲家庭人格障碍患病率是双亲家庭的5.9倍。

正确的父母养育方式对预防人格障碍至关重要

正确的父母养育方式对预防人格障碍至关重要

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会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对子女的过分惩罚、羞辱、刻薄和吝啬,容易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感和不安全感,害怕失败和挫折,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对周围环境容易产生敌对情绪,易记仇报复,从而使之成为人格障碍高危人群。此外,家庭经济收入过低和独生子女亦是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

因此,我们认为在我国独生子女的特定社会环境中,青少年的人格偏离现状值得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高度重视。为了预防青少年的人格障碍,我们首先要提倡正确的父母养育方式,包括用语言和姿态表示对子女的喜欢,经常赞扬子女,能够谅解子女的过错,尊重子女的意见,参与子女活动并为其成功而骄傲。除此之外,还应创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培养独生子女的独立性,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人格健康发育。

最新文章
  1. 小孩子为什么会说谎?如何正确应对?
  2. 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学习成绩
  3. 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
  4. 四年级小孩叛逆不听话怎么办
  5. 16岁孩子不想读书怎么办
  6. 手机游戏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及家长应对之策
  7. 如何让孩子好好上网课
  8. 如何让不听话的孩子佩服你
  9. 3岁孩子很犟固执哭闹怎样教育?
  10. 高考过后三种心态最是普遍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青岛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