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0-09-16
今年,山大校本部连续维持了6年的7000人本科招生计划首次减招500人,学校称这是为了更好提高生源质量。
减招只是个序幕。建泰山学堂、与中科院联合创办华罗庚班、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今年,山大不断探索着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山大教务处副处长张树永介绍,其实,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山大一度将文理学院学生放在一起授课,算是当时的通识教育。后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不少高校都选择学习“苏联模式”,又按照分专业的方式来进行培养。如今,不少高校又开始在探索打破专业,实行通识教育,从而来培养优秀人才。此次教育部实施“珠峰计划”,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也是为了回答“钱学森之问”,力争培养更多的“大师级”人才。
在山大泰山学堂启动的同时,北大、清华、南开等也已开始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 北大物理学院将选拔优秀本科生开设“未名物理学子班”,其元培学院则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实现“自主设置专业”;清华大学2009年开始实施“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实验班入门选拔各不相同;南开大学今年起设立培养理科拔尖人才的试验班“伯苓班”和“省身班”;武汉大学设立培养精英人才的“特区”——— “弘毅学堂”,聘请学术造诣深、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家学者担任首席教授……
各高校拔尖人才的“试验田”才刚起步,还将经历着种种考验。“优秀人才的培养是个复杂的工程,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然后不断地修正。”张树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