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高考心理调节10大技巧
家教首页>青岛家教 >中考资讯

高考心理调节10大技巧

更新时间:2024-05-17

高考是每个考生都面临的一道关口,在这段时间里,考生们会感受到考前紧张的气氛和压力。有些人会失眠,有些人会感到焦虑和不安,有些人甚至会感到厌倦。对于即将到来的考试时间和庄严的考场氛围,他们可能会手心冒汗,心跳加速。 良好的心态是取胜的关键。如何调整考前心态呢?以下是十种技巧供考生参考:

1. 强化自信

无论你是成绩优秀还是与别人有一定差距,都要每天保持自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同学基础扎实,无论高考如何变化,都能轻松应对;有的同学思维灵活,善于创新,对考试中的创新题目适应性较强;有的同学阅读广泛,心理素质好,抗挫能力强,善于发挥超水平。不管怎样,在高考前夕,不要过多责备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多看、多想、多回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激发自信心。 每一个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在生活和事业的旅途中,都以坚强的自信为先导。希尔顿是世界酒店大王,现在他的酒店遍布世界各地,但他起家时仅有200美元。是什么使他获得成功呢?希尔顿回答说:“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自信’”。 可见,信心孕育着成功,信心能使你创造奇迹。拿破仑说:“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词。”正是这种自信激发了他无比的智慧与潜力,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名将。 在现实中,自信不一定能让你成功,但丢失信心一定会导致失败。很多成绩优秀的同学在高考中失利,他们不是输在知识能力上,而是败在自信上。

2. 优化情绪

心理学认为,情绪在人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各种不同的色彩。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老婆婆非常疼爱她的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是小贩,一个卖雨伞,一个卖布鞋。这个婆婆晴天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整天哭泣;下雨天又担心小女儿的鞋卖不出去,整天流泪。周围的人都叫她“哭婆婆”。后来有人对她说:“我为你感到高兴。晴天你的大女儿的伞卖得好,雨天小女儿的鞋卖得俏。”婆婆听后,脸色马上由阴转晴,由哭变笑,周围的人又叫她“笑婆婆”。 这个故事说明,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看待,情绪就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在复习和考试期间,要学会转移情绪,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当情绪紧张时,可以听听轻音乐,哼哼小曲,或做一些身体运动,如伸展手臂、弯腰、摇摆脖子、扭动身体;或者到户外漫步,欣赏云霞,倾听蛙声;也可以与同学聊天、讲趣事,幽默一下。在考试时,可以做几次深呼吸,看看窗外的风景。通过这些方法,调节心理,优化情绪。

3. 自我减压

考前降低心理预期目标,不要总想着一定要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要知道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不是全部。只要平常心对待考试,发挥自己的水平,那就是胜利。对于复习和考试,心态的调整非常重要。如果把复习和考试看成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快速进入状态;把它看成一种锻炼,会以平和的心态投入;把它看成一次机会,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

4. 自我质辩

4. 自我质辩

自我质辩是调整心态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有些同学担心离高考越近,自己的能力也会越差。对于这种担心,可以进行自我质辩:问自己,这种担心有必要吗?然后回答自己,这种担心毫无必要。虽然自己的成绩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只要认真做好复习准备,正常发挥,完全可以考好。这种无端的担心只会让自己苦恼。再问自己,这种担心有益处吗?回答自己,没有。这种担心没有任何好处,它会削弱自己的斗志,转移注意力。应该及早排除这种担忧,以免考试后后悔。最重要的是对考试充满自信,有条不紊地组织复习,扎实地做好考前准备。通过自我质辩,可以消除心中的担忧。

5. 积极暗示

积极暗示可以增强自信心,消除烦恼。消极暗示会降低自信心,增加忧虑。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积极暗示,给自己打气。例如,“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我有很大的潜力”、“我会取得进步”、“我喜欢挑战”。遇到自己解不出的题目或困难题目时,也不要过分忧虑。 通过狐狸吃葡萄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启发。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聪明过人”的表现。当面对一颗自己无法得到的葡萄时,与其白费力气地纠结,不如说这颗葡萄是酸的,去寻找其他甜的葡萄。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驱散忧郁,克服胆怯,恢复自信,激发兴奋点,将心态和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6. 专注每一步

淡化对高考的神圣感和高不可攀感,集中注意力关注如何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著名的钢索杂技演员瓦伦达走钢索时,不去想目的地,只专注于走好每一步,不管得失。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达目的地,只想着如何走好这一步,专心致志,不关心结果。”后来心理学将这种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不受其他杂念影响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 考生要想获得成功,就应该具备这种瓦伦达心态。在面对高考时,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和困难,不要给自己预设困难,以免让自己在考前就感到胆怯。只要不把高考看得太神圣、太高不可攀,学习和应对起来就会更轻松。事实上,从入学开始,每个同学每天都在为高考做准备,每天都在一步步走向高考。高考只是一个相对较大的检测而已。

7. 保持正常作息

7. 保持正常作息

考前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保持精力充沛,迎接高考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以牺牲睡眠时间进行题海战术是得不偿失的。题目多如繁星,即使再多做一年、两年也做不完。前一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脑就处于半休眠状态,思维就会受到抑制,结果复习效率低下,考试状态也会变差。但是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认为考前要完全放松,停止复习,调整心态,这样也会适得其反。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中,大脑中枢会建立起紧张思维运作模式,使人能够适应紧张的工作和学习。如果突然停下来没有事情可以做,生物钟就会被打乱,心理模式就无从适应,考生可能会感到失落、不安和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因此,考生在考前应该保持原来正常的作息时间。

8. 笑对考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情与内心体验是相互促进的。笑和自信的体验是一致的,相互促进的。在考前和考中微笑,内心就会自然产生自信的体验。在考场上,遇到同学面带微笑,打个招呼,相互鼓励;遇到监考老师面带微笑,主动问好,老师也会向考生问好。通过微笑,可以消除对考场的陌生感和紧张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9. 坦然面对现实

既然参加较大的考试都会有一些紧张感,那就直面现实,坦然面对考场。四川理科状元张力以688分考入北大,他说:“我在考试时有些紧张,但是我想,这样的考试每个人都会紧张,谁在考试时调整得快,谁就能考得更好。结果,我坦然面对紧张,我获得了超常发挥。”所以当你进入高考考场感到有些紧张时,不要过分在意,可以提醒自己,这是完全正常的,就连高考状元也会紧张。相信紧张很快就会过去。 睡不着觉是正常的,不用过分担心。因为紧张,夜晚不能入睡是常见的事情。这时最可怕的不是没睡好,而是因为没睡好而导致的失败心理,例如,“这回完了”。十七、八岁的年纪,正是身体机能最好的时候,即使一夜失眠,对第二天的考试也影响不大,而影响大的倒是自己失去了平常心,感到恐惧和焦虑。

10. 保持平常心

10. 保持平常心

无论最终的考试结果如何,都要保持平常心。如古训所说:“勿以物喜,勿以己卑。”如果考试成绩令人满意,就要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准备,提前学习大学课程或背诵大学英语词汇等,争取在大学校园中出类拔萃;对于没有达到理想分数的同学们,也不要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应该尽快从悲伤和失望的情绪中走出来,分析整个高考复习中出现的问题,为来年再战做准备。 保持平常心,坦然面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无论将来遇到什么样的顺境或逆境,都能够泰然处之,并最终获得人生最美好的果实。

最新文章
  1. 父母“制造”孩子“问题”
  2. 初中生打游戏入迷了怎么办
  3. 老师会因为讨厌家长而讨厌学生吗
  4. 孩子能玩手机版贪吃蛇游戏吗
  5. 为孩子情商的培养与提升:家长好好说话
  6. 下一代社会资源提前竞争?
  7. 培养孩子说“谢谢”和“对不起”的习惯的重要性
  8. 宝宝教育:学习的启蒙是从宝宝的探索开始
  9. 宝宝哭闹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10. 高考心理篇:勇于认清现状 学会自我减压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青岛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