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作文分数:掌握写作技巧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2-08】写作文是一项需要综合运用语言、思维和情感的技能。要想在语文作文中取得高分,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基础,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本文将从如何发挥个人优势、文章结构布局、语言表达以及经典案例等方面,全面解析提高语文作文分数的方法。
充分发挥个人优势
首先,写作文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能够细腻地刻画人物;有的则善于抒情,能够通过文字触动读者的心灵。因此,在选择文体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做出合适的选择。例如,擅长形象思维的同学可以选择记叙文,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展现主题;
擅长抒情的同学则可以选择散文,以优美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精心布局,紧扣主题
在文章的结构布局上,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三次扣题”。这意味着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应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具体来说,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中间部分至少扣题一次。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助于保持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还能不断提醒作者不要偏离主题。此外,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尤为重要。
开头应力求精炼有力,可以通过开门见山、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或使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结尾则应画龙点睛,可以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扩展内容或深化主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前后呼应,避免虎头蛇尾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前松后紧、虎头蛇尾的现象。有些同学在构思和提纲完成后,往往在开头部分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导致时间不足,最后草草收场。这种做法不仅会影响文章的整体质量,也会给评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部分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修改文章时也要谨慎,一般只针对字词方面的错误进行修改,尽量避免对结构进行大的调整。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尽量减少改动,以达到改动少而效果好的目的。
打造亮点,提升文章魅力
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外,还需要有一至两个亮点,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这些亮点可以是生动的情节、深刻的见解、精辟的议论,也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一个精彩的比喻或一个超常的搭配。例如,如果是记叙文,应该通过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不能缺少描写;
如果是议论文,则需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并且要有纵横捭阖的深刻见解;如果是微型小说,则需要有巧妙的构思。这些亮点不仅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也能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从而获得更高的分数。
经典案例:欧阳修的严谨态度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离不开他对写作的严谨态度。据传,欧阳修晚年每天都会把生平所写的文章拿出来仔细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曾劝他不要再这么折磨自己,甚至开玩笑说:“难道你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回答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这句话不仅体现了欧阳修对自己作品的高标准要求,也反映了他对后世读者负责的态度。正是这种严谨的写作态度,使得欧阳修的作品流传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司马光的勤奋与智慧
宋朝的司马光同样是一位勤学苦读的典范。他出身于官宦世家,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才智和勤奋的学习态度。刚满二十岁时,他就考上了进士。尽管公务繁忙,司马光仍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以供后人借鉴。为了更好地利用时间,他发明了一个名为“警枕”的工具。
这个枕头是圆形的,当人在睡觉时身体稍有翻动,枕头就会滚动,从而惊醒睡眠者。司马光利用这个方法,确保自己能够充分利用每一分钟的时间来学习和研究。最终,他完成了《资治通鉴》这部伟大的史学著作,成为一位学问渊博、受人尊敬的学者。
孙敬的刻苦与毅力
东汉时期的政治家孙敬也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典型代表。年轻时的孙敬非常热爱学习,常常废寝忘食地读书。为了克服疲劳带来的困倦,他想出了一个独特的方法。他将自己的头发绑在房梁上,每当感到疲倦打盹时,头部一低,绳子就会拉扯头发,疼痛的感觉立刻让他清醒过来,继续投入学习。
这种刻苦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最终使孙敬成为了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提高语文作文分数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个人优势、精心布局、前后呼应、打造亮点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通过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我们可以在写作中不断进步,最终写出优秀的作品。希望每一位热爱写作的朋友都能在语文作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